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八百一十一章:大文王朝立川渝 (第1/2页)
??七月七日,乃是华夏传统的七夕节。 ??最初邹布衣和礼部、吏部、天象府众人翻阅典籍,商讨了近三日,才商定了三月以后的一个黄道吉日,可惜姚若愚嫌弃时间太远,独断专行,敲定了在七月七日举办登基大典,也让唐道远等人私底下抱怨不少。 ??当黎明时分的阳光渐渐笼罩在整座成都府的时候,文王宫外已经是人满为患,来自川渝各州郡县的百姓云集在城外,汉人、契丹人、女真人、党项人、苗人,各个民族的人群汇聚在一起,几乎将文王宫外的街道彻底淹没。 ??乾天殿外的广场上,大文城邦凡是六品以上的文武官员,全部集中在这里。 ??许烜熔、丁言志、楚江三人立在人群之首,之后则是依照文武、四府、六部分为十八列,人人仰首望向广场中央的祭坛,目光中充满了激动。 ??谁能想到,那个最初只是占据了合州、钓鱼两城的小小文邦,有一日能够坐拥川渝二地,创建王朝,去角逐那华夏霸主之位。 ??尤其是骆鹤、白俊儒、王立等最早追随于姚若愚左右的人,更是面色激动。 ??抽了抽鼻子,杨仁杰掏出块手绢狠狠摁了下鼻涕,一脸激动到快要落泪的表情。 ??项蓓蓓忍不住推了他一下,低声道:“干什么呢?” ??“激动啊!”杨仁杰一把搂住项蓓蓓,大笑道,“老子这也算是开国重臣了啊!” ??翻了个白眼,项蓓蓓很想把这个丢脸的家伙丢出去,可是看见不远处楚江回头瞥来,只能强忍住这股冲动。 ??他们夫妇身旁,符峰、李懿霖、任嘉盛、陈萌、喻洁仪、萧剑山、倪婵等武将赫然在列,其中文艺部出身的几人表现和杨仁杰几乎没有差别,一个个都是激动到不行的模样。 ??察觉到他们的骚动,丁言志微微侧头,瞥了眼后就收回目光,看向立在三公中央的许烜熔,抿了抿嘴,正要说话,后者已经摇了摇头,淡漠道:“不必。” ??丁言志叹息一声,点点头。 ??铛! ??伴着沉闷的钟鸣缓缓响起,广场上的所有人都是下意识屏住了呼吸,纷纷望向了广场后方乾天殿的殿门。 ??随着殿门从内推开,数道人影从中缓步而出。 ??身披紫金九龙皇袍,姚若愚面沉如水,在右侧李清照的陪伴下,缓步从乾天殿内走出,沿着殿前御阶缓缓而下,穿过两侧数百位文武,来到了那座祭坛前。 ??待得一行人在祭坛前停步,站在姚若愚和李清照身后的邹布衣斜步出列,越过二人率先登上祭坛,扫了眼坛上诸多事物,然后躬身退到一旁,手中祭剑下垂,示意姚若愚登坛。 ??感受到四周众人的注视,姚若愚微微一笑,松开李清照的手,迈步走上祭坛,来到中央的香案前站定。 ??待得他到位,邹布衣这才直起身子,来到香案前,取起上方事先放置的祭文,转身递给姚若愚。 ??接过祭文,姚若愚展开后扫了一遍,眉头一挑,竟是将之收起,转身望向四周的文武群臣。 ??那祭文是邹布衣、唐道远等人引经据典,不知查找了多少经文才撰写出来的,且不提姚若愚能否认得那些怪癖罕见的古篆,就是以他的性子,都不愿浪费时间在这种华美文章上面。 ??负手立在坛上,姚若愚脑海中忽然浮现起自穿越以来经历的所有事情,每一次艰险,每一次欣喜,每一次悲伤,每一次愤怒,许多他本以为已经遗忘的事情,此时才发现原来一直深深记在心头。 ??良久,姚若愚缓缓吸了一口气,朗声道:“朕草莽出身,不善言辞,唯知行事,从今往后,朕誓众生平等,无民族高下,无强弱欺凌,凡大文子民,遇冤可诉,得病可医,老有所养,幼有所教,知礼仪,遵法纪,明道理。” ??“遇冤可诉,得病可医,老有所养,幼有所教……” ??喃喃念着姚若愚这番话语,唐道远忽然泪流满面,这是儒家至圣最初的宏愿,儒家千年来无数先贤前赴后继,就是为了完成这个愿望。 ??“我大文兼容百家,堂下有尊卑,堂上无高低,人人可各抒己见,朕虽非心胸开阔之君,却也能海纳百川,听谏纳言。” ??“朕于此立誓,每县设一学堂,每郡设一学斋,每州设一学院,必要让人人有书可读,识字知礼。” ??这一刻,姚若愚的声音不单单在此处响起,整座成都府,川蜀,重庆,乃至整个华夏,他的声音如似得到了天地助力,响彻在华夏每一个角落,所有人都清楚地听见了他说出的每一个字。 ??*——*——*——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