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元王朝(出书版)_第28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28节 (第5/7页)

位。

    ??至元六年,朝廷为中书省与尚书省是否合并争论不休。当时阿合马为尚书平章政事,掌有实权,他想让中书右丞相安童为太师,以此把中书省合并到尚书省。但是又害怕陈祐提反对意见,就私许陈祐如果他不提反对意见,就让他做尚书参知政事。等到决议的时候,陈祐坚决主张:“中书省是政治的根本,祖宗所立,不能废除。太师一职,没有必要虚设。”于是合并中书省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。后来阿合马一怒之下,调换了他的官职。因为他为人耿正,一心为公,所以当时的不法官吏,连大权在握的阿合马也避他三分。至元十三年,陈祐刚上任南京总管兼开封府尹,当时的官吏因为怕他而人心惶惶。陈祐说:“何必如此呢?以前是污吏,今为廉吏,我就把他当做廉吏;以前是廉吏,现在成了污吏,我就把他当做污吏。”于是他的手下谨慎小心,自我束约,各自遵法守法,依法办事。

    ??陈天祥,字吉甫。他和他的兄长陈祐一样,在做官期间能顺民情、遂人愿,疾恶如仇,明得失,有谋略。

    ??至元十三年,兴国军因为向民间回收兵器不当而导致了地方变乱。行省命陈天祥全权处理此事。陈天祥了解了实情之后,对当地百姓讲:“保卫家乡,没有武器不行。但收兵器的人过分了,以至于引起了变乱。现在让你们根据实际情况以兵器自卫,怎么样?”百姓认为这样做好。于是他上陈行省,提出:根据当时不安定的局面,应当首先取信于民,与民同甘共苦,这才是长久之计,只有这样才能军民共同靖乱防奸。他的建议得到了行省的同意。在此期间,陈天祥的所作所为,都符合百姓的愿望,所以流离他乡的人,又回来务农了,邻郡的百姓也来陈天祥所辖区居住创业,陈天祥以十家为甲,十甲设长以自卫。这样,百姓也安定了,军队实力也增强了。当时州县官吏没有俸禄,陈天祥又根据实际情况,给这些官吏定了俸禄,按月发放,官吏也不再侵扰渔利百姓了,百姓得以安居乐业。在此期间,陈天祥的民望很高。

    ??至元二十一年,陈天祥被拜为监察御史。当时卢世荣执政,权倾一时,甚至随意杀人,于是臣僚震慑,没有一个敢于说真话。陈天祥义愤地向元世祖上疏,力陈卢世荣肮脏的发迹史,以及任职之后不知改悔,反而愈加猖狂,肆意诛罚等事,指出他上任仅一百多天,就闹得民怨沸腾。元世祖令陈天祥与卢世荣当面对质。当天,元世祖就下令将卢世荣法办,朝野称快。总之,凡是有碍天下安定的人,陈天祥决不手软。

    ??邓文原一生有哪些主要事迹?

    ??邓文原,字善之,又字匪石,钱塘(今浙江钱塘)人。他是元代著名学者。一生历任世祖、成宗、武宗、仁宗、英宗、泰定帝、文宗、天顺帝朝。

    ??至元二十七年(1290),邓文原任杭州路学政,后来历任崇德州(今浙江桐乡西南)教授,翰林应奉、修撰。武宗时,邓文原参与修撰《成宗实录》。仁宗时,他先后任过国子司业、江南浙西道江东道肃政廉访史等职。在江南浙西江东道任上,邓文原颇能平反昭雪冤狱,决断疑案、难案。如吴兴一个老百姓夜晚在回家的途中,被官府巡逻抓住后又设法逃脱,巡逻追上之后,将他刺倒在地。第二天家人发现此人时已奄奄一息,临死时,这个人说:“一个戴白帽子,穿青色衣服的大个儿是杀害我的凶手。”告官后,官府抓了一个可疑的人,屈打成招,投在大牢里,三年之后,邓文原查得此案,认为,现在抓起来的人个子不高,习惯左手(死者伤在右肋)不应该是杀人犯。于是重新审理此案,最终抓住了真正的凶手,释放了被冤系三年的无辜者。因为他常常能准确地断案,当地百姓中流传着他种种神奇的故事,诸如冤狱得以平反,冤情得以昭雪,感动了上苍,使久旱不雨的徽州,喜降甘霖之类。此外,在此期间,他还努力减免百姓赋税,削除榷茶转运司的权力等事宜。

    ??英宗时,邓文原被拜为集贤直学士。任上提出一些改革弊政的便民主张,诸如平反冤案,在灾区设仓救济百姓、罢除榷茶转运使等。

    ??邓文原对自己很严格,对他人却能行之以恕道。他为人正直,虽然家贫,但任官廉洁。后来官越升越大,但正直廉洁的秉性却丝毫没有改变。

    ??齐履谦在学术方面有哪些主要贡献?

    ??齐履谦,字伯恒,大名(今河北大名)人。他的父亲是当时的数学家,这种家庭出身,对他一生的学术成就影响很大。他自幼勤苦好学,博览群书,自经史、天文、地理至阴阳、医学、卜筮、医药等书均曾研习,且多有心得成果,成为当时有名的学者,他在学术方面的主要成就有如下两个方面:首先,齐履谦在经学上取得了成就。据载:他在十三岁时即师从名儒,专研圣贤之学。从此以格物穷理为终生事业,深研理学,著作颇丰,如《大学四传小注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